乳山大花生对比同类产品的特点
乳山大花生对比同类产品的特点
“全国花生看胶东,胶东花生看乳山”,作为山东省优质花生主产区,乳山大花生以果型较大、籽粒饱满、色泽鲜艳、清脆香甜,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声誉。全市花生播种面积达30万亩,总产量8.4万吨,品种主要有花17、花39、8130、花育22等,花生主要食用、加工出口为主。乳山位于胶东半岛东南端,相对于鲁中西区域,花生品质上有明显差异。
一、地理环境差异。
花生品质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是影响花生品质的主要因素。乳山属胶东低山丘陵区,间有山地、丘岭、平原三类地貌。花生以丘陵春播为主,乳山具有相对独特的地理位置,相比鲁中西平原地区,更利于保持花生独特品质特点。
1、气候特点。乳山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与同纬度的内陆相比,具有气候温和、温差较小、雨水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境内山岭起伏,植被茂密,各种植物能够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
2、热量。热量资源是影响花生生育与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乳山年平均气温在11.1-12.6℃,大于0积温为3924-4132℃,大于15积温为3287℃。自2月18日前后气温回升最晚,有利于土壤保墒及延迟病虫害的发生。自10月26日前后气温回落最晚,有利于花生籽粒的生长和营养成分的积累与转化。乳山地区无霜期为胶东半岛之最长,因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温差较小为7-10℃,使花生体内营养成分积累较为平和,口感达到上佳。
3、光能、辐射能。乳山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故光照充足,适合花生生长,年日照时数为2500-2900h,年日照百分率为62-65%,高于其他花生产区。
4、降水。自然降水是作物水分供应的主要来源,乳山地处沿海,降水充分,且分布均匀,全年平均降水量在850mm以上,9月份是花生饱果成熟期,降水均匀对花生生长十分有利。
5、土壤状况。乳山以沙壤土、棕壤土为主,据检测,当地土壤富含锌、铁、硼、钙、镁、钼等对人体有利的中、微量元素,而对人体有害的铅、镉、砷等元素含量很低。速效磷含量较之其他地区较高,土壤PH值略偏酸性。
二、品质特征。
1、外观。乳山大花生荚果大、果形细长、网纹清晰、皮白少斑,颜色较西部地区发黑发黄有明显差别,与花生品种和土质有很大关系。籽仁椭圆饱满、色泽鲜艳,种皮里外粉红、无爆裂现象。花生荚果以2粒居多,少部分3粒以上,百粒重一般100~200克。
2、内在品质。乳山大花生以食用、加工和出口为主,优质指标包括蛋白质含量和口味等,无黄曲霉毒素,农残指标都低于国家规定值,均优于鲁中以西地区。
(1)蛋白质。经检测,乳山大花生子仁中蛋白质含量高达30-36%,比瘦牛肉高3.6倍,比瘦猪肉高3.9倍,比鸡蛋高5.8倍,比牛奶高23倍,且基本不含胆固醇。花生蛋白质的可消化率高,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在花生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据研究测定,在热缩情况下,花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没有明显变化,为花生产后深加工提供了非常好的有利条件。高蛋白质、深加工营养成分不破坏,成为众多国外商家的指定生产基地。
(2)口感。乳山大花生糖度在5.8%左右,粗纤维4.8%左右,含油量在40%左右,较之鲁中西地区花生含油量低,含糖量高,粗纤维比例高。故乳山大花生口感香脆润甜,不腻人,食用和加工出口为主,乳山大花生出口以日本市场为主,占总量的90%以上。乳山大花生出油率低,但花生油气味清香,滋味纯正,是人们喜爱的食用油。
(3)花生油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0%左右;饱和脂肪酸20%左右,可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同时花生中的有效成分(亚油酸)能延缓人体细胞衰老,促进脑细胞发育,保护血管、防止硬化,增强记忆力。
种植区 蛋白质(%) 脂肪(%) 糖度(%) 油酸(%) 亚油酸(%) |
乳 山 31.9 47.8 5.8 51.0 28.4 |
鲁中西 27.3 50.5 4.7 53.3 24.5 |
乳山大花生与鲁中西主要品质指标比较
数据来源:依据乳山花生加工相关单位检测报告和山东花生研究所有关数据归纳总结
乳山大花生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
脂 肪 蛋白质 |
乳 山 样品个数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样品个数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个) (%) (%) (%) (个) (%) (%) (%) |
10 47.8 51.6 44.1 10 31.9 36.2 27.5 |
三、监管到源头。农药残留对花生品质安全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近年来乳山市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工作,加大对农资农药市场监管,从源头上杜绝违禁农业投入品进入市场。按照高标准、高起点地要求,在全国率先将日本、欧盟禁用的乙草胺主动列入禁用目录,花生品质得到充分地保证。
结论,乳山大花生由于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土壤、水、大气、温度等非常适宜花生生长,使乳山大花生具有据特的品质特点,深受消费者欢迎,花生以食用、加工和出口为主,是国家花生出口基地。
乳山市农业环境保护站 张强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七日